与下属说话的时候,多用人称代词“我们”,少用“我”,可以巧妙地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,使下属觉得你时刻 把他们视为公司的一分子,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,这样他们就更容易接受你和你所说的话。
俄国十月革命的时候,群众对沙皇非常仇恨,坚决要求把沙皇住过的宫殿烧掉。很多人劝说了那些偾怒的群众, 但是没有效果。最后,列宁亲自去做说服工作。
列宁对群众说:“烧房子可以。在烧房子之前,我们先来一起思考几个问題可不可以?”
“当然可以。”列宁问:“沙皇住的房子是谁造的?”群众说:“是我们造的。”列宁又问:“我们辛苦建造的 房子,不让沙皇住,让我们自己的代表住好不好?”群众齐声回答:“好! ”列宁又问:“那么还烧不烧?”群众都同意 不烧房子了。
作为革命领导者,善于用“我们”开启话題,办事就容易许多。如果列宁不用“我们”一词,那么说服的效果就 大打折扣。同样的道理,总经理在与下属打交道的时候,也应善于运用“我们”一词,这样就能很好地拉近你和下属的距 离,让下属知道你和他是并肩战斗的。相反,如果你开口闭口都是“我”,会给下属留下突出自我、标榜自我的印象,这 会在对方与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,形成沟通障碍,影响下属对你的认同。
权威机构曽经做过调查,发现人们每天最常用的字是“我”。看看年幼的孩子,他们最喜欢说“这是我的”、
“我要”,这是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。如果总经理也像孩子一样整天在下属面前标榜自我,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 印象,会让下属与你格格不入。所以,你若想让自己变得更有亲和力,变得更会办事,那就尽量少把“我”字挂在嘴上, 别说“我公司”,而说“我们的公司”。
许经理是某私营企业的老总,公司虽然不大,但也有四五十位员工。和许经理接触过的下属都有这样的感受,那 就是许经理说话很“动听”,让人听着舒服,愿意服从他的安排。
有一次,许经理把员工小郭叫到办公室,笑着对他说:“小郭,这两天忙不忙啊?”小郭答道:“还行吧,不是 特别忙。”许经理说:“如果太忙了,我就不给你安排新任务了;如果你忙得过来,那就帮我们做一个
销售计划书。你觉 得怎么样?”
听了这番话,小郭哪好意思拒绝啊,笑呵呵地说:“没问題。”许经理见小郭答应了,就说:“呵呵,很好,等 你把这个计划书做出来了,我们的产品就开始向农村市场进军了,因此我们这个计划书一定要考虑全面,好吧!”小郭笑着说:“好的,我一定会考虑全面点,如果有困惑的地方,我再和你沟通。”许经理说:“好,有困难我 们一起想办法。”
像小郭这样的经历,公司很多员工都遇到过,每次许经理给下属安排任务的时候,他都以商量的口吻,以“我 们”开启话題,让人觉得服从安排是为我们公司着想,也是为自己着想,这样大家就会欣然接受他的安排。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许经理对下属说:“我的产品要进军农村市场,你给我做个计划书。”这样即使下属答 应了,也会心生怨恨,甚至把这种怨恨带到工作中去,随意敷衍总经理交代的任务。因为这样的说话方式带有命令的口 气,带有高高在上的强硬态度,从本质上说是不尊童下属,下属又怎么会欣然接受,幷且努力把工作做好呢?
谈到会说话、会办事,我们不得不想到新闻记者,看看他们釆访的时候,为了寻求被釆访者的配合,经常这样说 “请问我们这顶工作”或者“请问我们公司”;看看演讲高手,他们在众人面前讲话时,经常说“我们是否应该这样” “让我们”。这样说话听起来和缓亲切。因为“我们”这个词,代表了对方也参与其中,也是团队中的童要一员,所以会 唤起对方的参与意识,让人与你产生共鸣。
写给总经理的话
想让下属喜欢你吗?想让下属高兴地接受你安排给他的工作吗?作为总经理,这显然是肯定的。那么就要掌握与 下属的沟通技巧,说话的时候,多说“我们” “我们公司”,少说“我”,让下属觉得你和他是一个整体,激发他的参与 意识和表现欲望,这样你办事的效率就会大幅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