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定资源价值大小的因素有如下几个:
一、 效用性。一般来说,一种资源所提供的效用对于客户和消费者来说越童要,则其价值越高;如果这种资源所
提供的效用对于客户和消费者来说意义不大,则其价值相对来说就要低很多。比如说,医治心脏之疾的药物其价值无疑要 比医治皮肉之伤的药物的价值要髙很多。
二、 流动性。一般来说,一种资源对越多的人来说具有效用,则其价值越髙;如果只是对少数人来说具有效用,
其价值相对来说就比较低了。
三、 稀缺性。一种资源越稀缺,则其价值越髙;如果能够大量供应,其价值相对来说就比较低了。
四、 时效性。如果一种资源能够永不过时地提供效用,则其价值一般会比较高;如果只能在某一个时段内提供效 用,则其价值相对来说就比较低了。
五、 替代性。如果一种资源所能提供的效用是别的资源所无法代替的,则其价值一般会比较高;如果这种资源所 提供的效用能够被其它资源所代替,则其价值相对来说就比较低了。
巧妙地运用上面这些原理,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。例如,拿“替代性”来说,某些职场中人通过一些巧妙 的安排,使得某份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自己才能完成,从而让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,并因此而可以获得一份 理想的薪水。相反,如果一个人只能做一些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,一个人在公司中的地位人人可以替而代之,则 他的价值绝对不会很理想。
对资源价值进行判断,需要有很好的眼光。如果对资源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很强,那么通往财富的路途就会很顺 畅。犹太人狄奥力•菲勒就是一个依靠哏光致富的最经典的例子。
狄奥力•菲勒出生在一个贫民窟里,从小就有一种发现财富的非凡哏光。他曽经把一辆从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理好,让同学们玩,然后向每人收取半美分。仅仅在一个星期之内,他竟然赚回一辆新的玩具车。菲勒中学毕业后,成了一 名小商贩,卖过电池、小五金、柠檬水等等。有一次,菲勒照常去一个酒吧喝酒,那是邻近一个港口的地下酒吧◊在喝酒 的过程中他听到几个日本海员在聊天,说到有一吨多的丝绸因为在轮船运输当中遭遇风暴,结果被染料染坏了,如何处理 这些被浸染的丝绸,成了日本人非常头痛的事情。他们想处理掉,却无人问律;想运出港口,当垃圾扔掉,又怕被环境部 门处罚。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菲勒感到机会来了。第二天,菲勒来到轮船上,不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染料浸过的 丝绸。然后,他用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装、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出售。在很短的时间内,他用这些被染料浸过的丝绸,就 使自己拥有了 10万美元的财富。此后,菲勒不断扩大业务,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。菲勒活了77岁,临死前,他在报纸上发 布了一个消息,说他即将去天堂,愿意给失去亲人的人带口信,每人收费100美元。这一则看似荒唐的消息,引起了无数 人的好竒心,结果他赚了 10万美元。如果他能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,可能还会赚得更多些。死前他还登了另一则广告,说 他是一位礼貌的绅士,愿意和一个有教养的女士同卧一个墓穴。结果,一位贵妇人愿意出资5万美元和他一起长眠。菲勒 的墓碑上的碑文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:“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,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哏光。”
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,曽国藩就是一个因为能够慧哏识英才而走向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。有一次,李鸿章带了三 个人求见,想请曽国藩分派职务给他们。不巧的是,曽国藩刚好出去散步去了,李鸿章就让三人在门口等候。等曽国藩散 步回来,他问李鸿章:“门口那三个人是来找事做的吧?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,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;站在中间 的是个阳奉阴违之人,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;站在右边的是个上上之材,应予重用。”李鸿章很是吃惊。曽国藩解释 说:“刚才我散步回来,走过那三个人面前时,右边那个人垂首不敢仰视,可见他恭谨厚重;中间那人表面上毕恭毕敬, 但我一走过,立刻左顾右盼,可见他阳泰阴违;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,双目正视,不卑不亢,乃大将之材。”曽国藩所 指左边那位“大将之材”,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鼎鼎有名的刘铭传。由此可见,曽国藩时时刻刻都在注意观察各色人 等,时时刻刻都在注意发现人才,而他也确实有独到的发现人才的哏光。正是因为曾国藩能够知人善任,所以才能培养出 了总督巡抚40多人,旗下人才济济、猛将如云,其中既有李鸿章、左宗棠、郭嵩焘、彭玉麟这样的政治军事人才,也有李 善兰、华蘅芳、徐寿、容闳这样的科学家,从而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辉煌的一页。
关于哏光与财富的关系,清末“红顶商人”胡雪岩有一段经典的论述:“做生意无论怎样的精明,十三档算盘,
盘进盘出、丝毫不漏,这算不得什么。顶要紧的是哏光,做大生意的哏光,一定要看大局,生意做得越大,哏光越要放得 远。你的哏光看得到一县,就能做一县的生意;看得到一省,就能做一省的生意;看得到一国,就能做一国的生意;看得 到天下,就能做天下的生意。”